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解读 -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创新驱动助力绿色发展论坛”嘉宾发言亮点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创新驱动助力绿色发展论坛”嘉宾发言亮点

来源:www.counsellor.gov.cn 时间:2024-05-13 14:48:27 查阅:43

(一)致辞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兼执行干事邹刺勇:在视频致辞中提到,《巴黎协定》充分认可创新是长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创新气候政策能够激发技术创新,世界各国政府正在通过包括排放交易计划支持市场转变激励措施以及研发补贴等一揽子政策推动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型。气候政策促进了绿色创新与应用,并增加了绿色专利的申请。

然而,在清洁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仍存在巨大投资缺口。清洁技术和创新投资在2023年增长了17%,但距离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每年仍有3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对电动汽车和电池储能等主流技术的投资也必须翻倍。但是中小型企业往往无法获得成本合理的融资方案,需要资金促进技术和创新的发展。这需要借助新的融资方案或便利投资机会来实现。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正在尽其所能促进创新绿色发展。例如,全球清洁技术创新计划就是支持企业家和中小企业开发产品的现实例证。清洁项目融资咨询网络,为寻求绿色投资的私人投资者提供解决方案。净零排放工业合作伙伴关系与各国政府合作,通过气候政策推动绿色技术开发和应用。去年设立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多边工业政策论坛传递的一个关键信息是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大规模转型,需要在地区、国家、以及全球层面加强协调与合作。

中国政府围绕绿色发展推动多边对话,支持不同类型伙伴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做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表示赞赏。相信,今天的论坛将有助于找到进一步推动创新的具体途径,从而为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二)主旨演讲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彤:在主题为《健康研究促进空气质量标准修订 引领绿色发展》主旨演讲中认为,空气污染暴露与多种有害健康结局有关。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基于空气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研究,颁布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包括pm2.5等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基准值。2012年中国修订和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首次纳入pm2.5,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的pm2.5空气质量指导值,这是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在pm2.5空气质量标准指导下,2013年中国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大气十条”, 一批重要的空气污染治理创新性技术,如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柴油车排气后处理装置得到了大量使用,保证了“蓝天保卫战”的阶段性成功,为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期大气污染治理迈入了新阶段。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修订并加严了空气质量指导值,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更大程度保护公众健康面临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双碳”目标的设立也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严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协同空气污染改善和气候变化目标、措施和政策,科学制定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新目标,更有力的保护公众的健康,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将有助于推动减碳减污的协同,为新能源等创新技术的推广提供更宽广的空间,也将引领绿色发展的实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在主题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石 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旨演讲中认为,推动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涉及到清洁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一系列绿色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其中,信息技术将发挥不可或缺的赋值赋能作用,可以打通从产品生产、商品流通、生活消费、废物利用等全过程,并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益。提质增效,就是对绿色发展的基本贡献。

当前,互联网革命进入下半场,制造、能源、交通等传统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对自身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的颠覆性改造,以达到降低企业生产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等目的。相信,数字化转型一定能够大幅提升这些传统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主要特征是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促进数字经济新形态的有序形成和健康发展,必须夯实数据要素市场、数字治理体系与数据技术体系“三大基石”。首先,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数据要素化主要包括递进的三个层次:一是数据资源化。主要涉及原始数据的获取以及后续的清洗、加工和组织等,这是数据价值释放的前提。当前,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已得到广泛共识。二是数据资产化。需要在法律上确立数据的资产属性,成为和不动产、物产等一样可以入表的资产,这是数据要素价值得以保障的根本。在现有法律体系框架下,数据资产地位尚未确立,更难以有效解决数据的权属和确权问题。三是数据资本化。国家层面需统筹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设定目标、构建框架;另一方面,在体制与机制建设过程中留足探索与创新空间。

其次,数字治理体系是数据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及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目前,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构建已提上议事日程,未来十年,全球治理体系将深刻重塑。我国需从治理内容(四个方面:数据资产地位、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共享开放、保障安全隐私)、治理主体(三个层次:国家、行业、组织)、治理手段(四项工具: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支撑技术)三个维度构建“四三四”数据治理体系框架。

再次,数据技术体系是数据要素化、数据治理和数字治理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发展面临系列挑战,诸如:如何应对数据指数增长带来的算力性能和能效挑战?如何管理超大规模的数据资源?如何满足大数据高效处理的需求?如何实现多源异构大数据的多模态融合分析与可解释性分析?如何形成系统化的大数据治理框架与关键技术?数据技术体系的演进难度大、创新性强,需从国家层面统筹并组织实施,集中力量攻克核心关键技术。

日本前环境事务次官、日本制铁顾问中井德太郎: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脱碳、循环经济、自然再兴三位一体的创新——地域循环共生圈构想”,这也是日本环境省目前推行的主要可持续发展理念。该理念将形成区域性循环和生态圈作为最终目标,并通过三大转型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重新设计:即向碳中和、脱碳社会的转型,向循环经济转型,向一个与自然共存的自然再兴、自然振兴、去中心化的社会转型,建立一个既能满足个体福祉,又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的可持续社会经济系统。

雅典经济与商业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经济学教授,欧洲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全球气候中心主任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欧洲地区分会联合主席菲比·昆图里:aephoria研究与创新卓越联盟正在致力于研究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确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包含的169个具体目标的具体转型措施。其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全球气候中心通过整合有关减缓和适应路径的跨学科科学研究,为实现气候中和与气候韧性制定详尽的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转型不仅能够改善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互动从而为人类福祉提供支持,而且还能创造大量的经济利益机会。为了培养能够参与、支持并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劳动力,对技能提升、技能重塑和教育系统改革也有巨大的需求。

(三)专题一: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科学家兼高级副总裁,methanesat llc执行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科学监督委员会主席史蒂文·海姆伯格:氢气分子最小,与天然气类似的基础设施,其泄漏量比行业/政府想象的要多。氢气在释放的几年内,会被大气中的氢氧基氧化,这个过程会增加大气中甲烷、地表臭氧及平流层水蒸汽的浓度。按质量计算,氢气的升温效力比二氧化碳更强,但持续时间很短。要促进政府、行业以及国际组织对氢气气候效益的关注以及相关立法、标准的推进。

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巴黎高等化学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学院访问教授米歇尔·卡西尔:新能源范式必须要研究的主题包括:将电解电池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推动燃料电池、电解槽或电池材料的多样化;通过捕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回收成有价值的化学产品或燃料;回收利用电池和燃料电池中常用的材料。在“氢经济”方面,预计到2050年,全球在氢能生产、配送和使用方面的投资每年将超过1250亿美元,氢能将占最终能源需求的大约20%,相当于减少了大约6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年交易额将达到2.5万亿美元,并会创造30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根据法国关于清洁氢(主要通过电解方式实现)的预测,每年生产量都会呈指数级增长,到2030年将实现65亿瓦的目标,未来氢价格将达到6欧元/公斤。同时,氨作为能源载体也在不断增长。碳捕集和储存有一种新的方式,就是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可以溶解二氧化碳分子,大约可以在8年时间内让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设备变得有竞争力。由于中国的碳资源十分重要,因此要考虑高性能直接碳燃料电池,它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具备高电效率。

希腊雅典国家技术大学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学院访问教授乔治·卡拉利斯:我向大家介绍希腊、欧洲和中国的能源转型情况,尤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电气化是经济去碳化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在欧洲和中国的电力系统中必须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普及,重视发展大规模储能,加强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并注意合理做好土地规划。同时,减少建筑物中浪费的能量和热损失也很重要,应该大力推行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的政策,对智能交通、公共交通、建筑保温等给予奖励。

(四)专题二: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专家沈卫国: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大力推动绿色航空发展,2016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通过“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简称corsia),corsia成为第一个全球性行业减排市场机制。corisa通过飞机技术标准的改进、改善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可持续航空燃油(saf)的开发,制定了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线路图。

国外主要航空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提出了一系列航空业零碳排放计划。欧盟制定了“洁净天空”计划,目标是与2000年相比,二氧化碳(co2)排放要减少50%,氮氧化物排放要减少80% ,感知外部噪音要降低5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制定了目标,到2025-2035年间飞机在噪音和能源效率方面取得革命性提升,实现与2005年相比机队的碳排放要减少50% 。

波音公司连续三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承诺到2030年在制造和基础设施领域实现碳净零排放。在生产阶段,波音公司部分工厂已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在使用阶段,通过航空数据分析服务,协助航空公司优化飞行计划和燃油效率;在退役阶段,重复使用和认证飞机部件,减少资源浪费。空客公司计划在2030前,所有民用飞机实现100%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能力,2025年研制出零排放飞机,2050年实现碳净零排放。在生产阶段,位于图卢兹的a350总装厂建设了辐射光电板,为飞机生产制造提供所需电能;在运行阶段,升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以适应减排需要;在退役阶段,实现老旧飞机退役、拆解和循环利用产业化发展。

中国商飞公司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绿色商飞”建设构想,主动适应国内国际新形势新要求,通过技术创新研制“绿色飞机”,通过技术改造建设“绿色家园”,通过技术合作构建“绿色供应链”,实现航空制造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绿色飞机方面,开展“三减”(减阻减重减排)技术型号应用。减重方面,包括座椅地板减重、电气互联系统(ewis)减重以及采用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减阻方面,采用新一代超临界机翼、新型鲨鳍小翼、双曲面承载风挡机头等先进的气动设计;减排方面,采用新一代大涵道比发动机以及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型号应用验证等。

绿色制造方面,通过7个专业大类(绿色热工艺、绿色冷工艺、绿色复合材料、绿色装配工艺、绿色集成测试工作、绿色工艺材料、增材制造工艺)的绿色布局,形成了一系列优先突破的绿色技术清单。实现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提升,攻关了多项绿色制造专项。比如硼硫酸阳极化工艺、水基漆工艺、电刷镀锌镍工艺等,实现了工艺过程废液和废气的大幅减排;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既能实现零件的一体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又能极大缩短研发验证的周期。

公司也形成了一批绿色知识产权。自2019年以来,发布了32份标准规范,授权了35项绿色专利,形成了5份产研报告。

绿色家园方面,主要通过升级污染治理设备,搭建智能示范单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推进设备能效提升四个方面,同时融合绿色智能,助力双碳目标。近年通过乳化液浓缩减量、锅炉低氮改造、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喷胶治理设备升级改造、整机喷漆治理设备升级等改造项目实现绿色环保水平提升。

绿色供应链方面,公司基于引导性、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国际性原则,积极开展绿色产业链建设工作,推进总体规划和布局,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从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运输/回收、绿色信息管理平台等六个维度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民机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和供应链各环节。

展望未来,中国商飞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四位一体”,稳妥推进碳中和碳达峰。一是降碳,落实绿色能源规划,分析飞机全生命周期碳足迹,2030年单架机碳排放降低45%。二是减污,2025年推进10项绿色工艺落地应用,减少源头污染产生,引进3项污染物深度治理新技术,提高末端治理效能。三是扩绿,建设美丽商飞,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充满活力的工业园区。四是创新,将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利用5g+工业互联网智慧解决方案,推动总装制造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沈卫明: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是紧密相关的,智能制造是推动绿色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工业人工智能创新推动制造业能源与资源效率提升,实现制造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大型企业是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中小微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具备巨大的节能潜力。为此,建议推动数智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实现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采用cad、cae等设计工具软件可帮助企业增强绿色产品研发能力,以saas为代表的服务提供模式可帮助企业线上调用高性能计算资源及丰富的设计工具软件减少一次性成本投入;部署ems等系统可帮助企业实时监测生产设备用能情况,帮助企业制定并管理能源计划。以aps、mes等数字化系统为代表的数字工具助力中小企业实现生产全流程标准化、自动化、精细化和去人工化转型,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通过科学配置agv等智能硬件与wms等数字化系统,中小企业可提升厂内与供应链物流效率,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借助物联网终端及网络设备,数字化平台实现不同产能、用能设备数据信息跨企业互通,实现中小型企业园区整体资源节能降碳:平台层依托云平台、数据中台及人工智能、gis等技术,接入、汇融园区内各类终端设备数据,并集成联动、深入分析,为应用层功能的实现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齐米乐:资源节约型和低排放新技术是助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英飞凌正通过这一“事半功倍”的理念协助应对当前绿色相关挑战。工业/制造业是当今最大的电力消耗领域之一。绿色制造,必须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负责任的能源使用,到优化的生产流程,再到资源高效利用和低碳物流运营——找到解决方案,以更具可持续性、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处理制造问题。半导体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绿色能源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损耗,并实现更高的设备和应用性能。新型半导体材料例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正在转化为下一代节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未来的绿色工厂及绿色制造应该能够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需求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商业模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资源都应尽可能绿色、高效地得到利用,包括确保低碳制造设计、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直接排放、回收利用资源以及使用清洁能源。通过关注上述产品生命周期的五个关键领域,包括包装材料100%回收利用、100%使用废热回收系统以及在可利用区域100%使用太阳能设施,英飞凌无锡工厂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碳达峰,其2020年的碳排放量较2015年减少了27%。半导体可以为推动智能转型/工业自动化以及运输物流减排等各方面提供支持。通过将绿色能源和高效组件与能够相互对话的工业 4.0机械相结合,制造业可以实现极高的效率,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变得更加绿色环保。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副教授,vnergy创始人、总裁张军:绿色制造作为新时代的产业革新引擎,核心驱动力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涉及高科技、智能制造和创新管理的概念,强调推动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双重目标,这适应了中国现代化和数智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生产过程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个战略将协助中国从世界的工厂转变为全球创新中心,尤其在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高速铁路等领域。2021年新加坡发布了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它同中国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体现了国家对未来科技驱动发展的远见。研究发现,新加坡的大学和研究所有98%的专利长期沉睡,90%的高科技初创公司在5-10年内消失,而剩下的10%中,只有20%存活下来,其余80%则是在艰难中挣扎。针对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科技代孕”(prodbank)模式。这是一种将初创公司的技术与资金雄厚的上市公司结合的商业模式,初创公司专注于技术的初始开发和创新,从专利发展为可以量产的产品,一旦技术成熟并证明其可行性和潜在商业价值,这些技术就会转交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其他资源(如制造能力和市场渠道),接手中试到量产的过程,加速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产品的加速转化,有效减少初创公司的风险,同时帮助上市公司持续推动业务发展和竞争力。

(五)受访嘉宾亮点梳理

国务院参事葛剑平: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国家公园的首要任务是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利益。必须以高效能、高质量为基本要求,突破了传统的管理和保护方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对传统保护方式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感知、互联和智慧化管理。

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制定了建设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和智慧化管理方案总体规划。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已基本建成了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和智慧化管理系统, 其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采用中广电有线+700兆无线融合技术建设符合国家信息化标准的基础网络,建设90座无线基站,铺设光缆1564公里,实现了国家公园无线信号的广覆盖。二是基于700兆无线标准,研发传感器,依据保护管理需求,按“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防。安装野保相机2.1万卡口监测实时传输、有效监测,基本实现了公园关键区域和敏感区域的全覆盖。三是依据看得见、管得住,结合国家公园的目标,研发了具有智能识别、介入和综合分析等功能的生态大数据云平台,目前云平台设置了九大功能,包括动物监测、视频管理、防火巡护等在内的管理措施。通过精准感知,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捕获视频1400多万个,实时监测虎豹、野猪、梅花鹿和狍子等野生动物的时空活动规律。野生东北虎的数量由公园设立前的27只,增长到50只以上;野生东北豹的数量由公园设立前的42只,增长到60只以上。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不仅仅是一套监测系统,而是依托国家级网络集团的优势,探索适合国家公园信息化建设的一条路径和一套解决方案。这不仅可以融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大格局、大研发和大产业链之中,也可以共享专业化的服务资源,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中广电700兆无线频段,在林区实测信号覆盖半径达到20余公里,一个700兆基站覆盖面积相当于5个至10个高级频段基站覆盖面积,实现了山区无线信号的低成本广覆盖。目前,在虎豹国家公园广袤的深山密林中,也可以使用互联网、微信、音频传输和通讯等功能。由此可见,专业化的信息网络运营、精准高效的监测系统和智慧化管理,为国家公园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商网-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商网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立即咨询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