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 把人口高质量发展这件大事办好——看看各地政协的“金点子”

把人口高质量发展这件大事办好——看看各地政协的“金点子”

来源:来源: 人民政协 时间:2024-05-15 11:12:10 查阅:94

编者按

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对于谋划好人口长期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新变化、把握新趋势?围绕人口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这些新问题,各地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纷纷贡献有用之策。本期,让我们一起了解各地政协关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

陕西省政协建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想方设法让育龄夫妇愿生、敢生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近年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2021年12月,省政府发布《陕西省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相关生育制约措施、综合防治出生缺陷等一系列生育配套措施;2022年5月,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增设三孩奖励假,明确生育三孩增加15天产假、10天护理假,推行父母育儿假。

今年以来,陕西省政协专门委员会、省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省委会,不断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人口出生率提出意见建议。

陕西省政协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认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首先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将生育因素纳入社保、税收、公共福利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个人、家庭的婚育责任;其次要加强政策供给,尽快建立全省一盘棋、上下衔接顺畅的人口工作体制机制,科学制定人口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推进惠民政策措施落地执行;再者要完善生育保障,构建多元参与型生育假期、津贴、保险制度模式。

针对年轻群体中存在的“能生不愿生、想生不敢生”现象,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建议,要加强生育政策保障,让育龄群体“愿意生”;加强养育政策保障,让婴幼儿群体“有人带”;加强政策保障,让学龄群体“负担轻”。即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明确把女性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部分产后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和女性生育期间的工作岗位稳定制度;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构建多元化多层面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盘活各种闲置资源,创办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就近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高位推动全省教育规划、用地保障等,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

“除了养育孩子本身的成本较高,高房价也是现在制约育龄夫妇生育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省政协委员陈虎林建议,通过降低购房与住房成本的方式来鼓励生育,例如返还二孩家庭房贷利息的50%,对于三孩家庭的房贷利息可全部补贴返还。另外,对三孩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指标,也可减轻住房压力。陈虎林还建议要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让男性承担更多育儿义务,以此降低用人单位对女性的就业歧视,提升女性生育意愿。

“北京、广西、辽宁、甘肃和杭州已先行先试,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范围。”省政协委员闵媛提出,应落实生育支持措施为试管婴儿家庭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她建议,梳理不孕不育相关医疗服务项目清单、药品清单、耗材清单,制定符合陕西实情的辅助生殖临床实施路径,同时组织专家论证,开展医保基金测算等工作,将检查化验、取卵手术、体外培育等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报销范围。同时,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发“普惠型” 试管婴儿保险产品,政府从产业政策上给予引导,推动商业保险公司“躬身入局”。

(记者 路强)

江西南昌市政协开展调研——

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三三两两、穿着时尚的青年手持咖啡,拍照打卡;三五成群的大爷大妈围坐打牌聊天,有说有笑……5月4日,漫步在江西省南昌市原省府大院,道路两旁高大的樟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老街坊、年轻游客在闲庭信步中感受都市慢生活。

“这里虽是老旧小区,但地处南昌老城区的中心地段,地铁1号线、4号线在此交会,周边有八一广场、火车站、省美术馆……交通便捷、人流量不小。”东湖区政协委员、大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彭梵介绍,原省府大院里的居民楼大多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属于典型的老社区,“近两年,在年轻创业者的发掘下,涌入了咖啡、甜品、玩具等几十家各式新潮小店,来这里‘放空’、打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文艺范儿越来越足。”

原省府大院的变化,仅是南昌“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城市向美而行、向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今年是试点建设的收官之年,有哪些难题需破解,哪些经验需总结,希望政协贡献智慧和力量。”年初,经南昌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列为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

如何更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3月15日,市政协调研组深入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基地、雅言人艺术小镇等地,详细了解创业基地机构设置、运营模式和产业生态配套等情况。

“以前是业态低端、用地低效的工业园,如今不仅是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也是深受青年喜爱的打卡地。园区年培训学员达2万人次,带动就业1000多人。”市政协委员、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熊俊介绍,抓住教育培训产业兴起和临近瑶湖大学城的优势,投资2.1亿元,将雅言人艺术小镇转型打造为艺考培训为主的文化教育产业园,各种培训机构、文化机构分布于街区,已成为全省特色教育品牌聚集地。

“努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与青年需求‘零距离’、就业岗位与求职需求‘高匹配’、公共服务体系升级与带动就业‘相促进’,提升南昌人才虹吸效应。”市政协委员、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巧蓉介绍,为吸引人才来昌留昌,安排百亿元人才发展经费,出台“人才10条”等系列优惠政策,持续开展“洪漂人才荟”系列招聘活动和洪城就业“职”通车活动。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需瞄准青年需求,既提供“牛奶面包”,又给予“诗和远方”。

“用好革命历史遗迹和宝贵精神财富,结合青年时尚元素,利用现代化传播方式,努力把南昌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和党性教育高地。”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曾晋介绍,去年,团中央对全国45个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中期评估,南昌被评为a档(优秀),“结合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广大青年重温红色历史、浸润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做法入选首批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4月,课题组还分别围绕“青少年教育培训”“优化青年安居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主题开展了深入调研。市政协副主席万敏希望,委员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促进青年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在南昌学习、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推动青年发展和南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记者 王磊 通讯员 周振波 裘洁)

天津市政协聚焦“老有所养”开展系列调研协商——

为“421”减负 为“三明治”解绑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如何把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好?医养结合在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堵点?一段时间以来,天津市政协委员履职app“网络议政”专栏异常活跃,围绕市政协2024年首场专题协商会“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专题,各界别委员深入一线走访调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天津居家养老服务再上新水平”“农村养老问题”“银发经济规范有序发展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各个子课题已有百余条留言评论和近千条关注点赞。

“十四五”时期,党中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回应“民之关切”,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中展现人民政协责任担当,天津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这个民生课题,市政协主席王常松带队深入河西区实地考察,围绕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听取市民政局、河西区等情况汇报,了解天津全市居家养老工作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就调研方向提出具体要求。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牵头社法委组建课题组,起草调研方案,召开调研启动会,开展一系列集中视察调研协商座谈。

调研组了解到,老年人对健康照护的需求逐渐迫切,但仍存在老年健康照护体系不健全、养老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尤其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和养老问题上,亟须着重考虑和应对。张金英在“网络议政”发布课题方向,希望委员们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话题一经发布,委员们纷纷跟帖留言出“高招”。

“我们注重创新形式,形成多点调研,广泛听取民意。线上,各界别委员提出宝贵建议。线下调研,委员重点分析我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围绕医、食、住、行、康、养、乐、护等多个方面的群众需求提出建议。”张金英说,市政协旨在举政协之力,助推出台标准统一、机制顺畅、政策集成、载体完善、服务优良、全民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

“进入老龄化时代,家庭中有高龄或失能失智老人,将会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社会现象。天津如何更好引导公办、民办养老机构注重收住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缓解家庭困难?如何更好开展长护险试点、推动嵌入式养老?”

“要做好统筹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家庭亲情并重的工作制度设计,防止政府缺位、社会冷漠、家庭推责情况的发生。”吴松林委员提出,增加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护理床位及护理人员,将护理费用与护理人员挂钩,探索护工队伍规范、稳定的职业设计和职业保障。

翟勇松委员提出,“421家庭结构”(4位老人、2位父母、1个孩子)和“三明治”一代人(即上有老下有小),现在无法回避看护,将来也终将被看护,国家确需高度重视,尽早规划研究,人人要参与其中。

“医养结合使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可享受医疗与康复护理等服务。从短期看确实提高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便利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相关部门间的利益协调和责任分配问题。”

……

委员们说切身体会,谈了解到的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先进经验,提出解决居家老人养老难题建议,而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也被一一梳理,融入调研报告……

(记者 张原 李宁馨)

重庆九龙坡区政协开展专题协商——

人口变人才,红利自然来

近日,围绕人口资源现状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有关问题,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进行了专题协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红利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人口数量红利逐渐消失,面临低出生率和老龄化双重挑战。与此同时,人口质量红利不断凸显,亟须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最大程度将其转化为发展实效。九龙坡区政协对此高度关注,积极争取将该议题纳入了区委2024年政治协商计划。

今年2月,区政协牵头成立由区政协人资环建委、区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和第三方机构组成的调研组,深入部分社区、村居、学校、医院、养老院等,摸清全区人口资源现状和底数,找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流动和相关产业规模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全区常住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人口性别结构逐步失衡,常住人口抚养比持续提升……调研组成员就九龙坡区人口发展现状特征、人口变动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现场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调研组认为,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是新形势下促进全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议迭代升级人才引进政策,持续创新人才培育政策,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政策,以制度优势、优质服务、良好环境集聚人口,开发人口质量红利,构筑各类人才集聚高地。

怎样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政协委员们也有各自见解。

孙凌宇委员建议,聚焦氢能、轻量化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优化新职业、新技术、新工种人群培育政策,建立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人才库,配套功能先进、便捷可达的公共设施,促进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集聚,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积极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是未来人口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章晓英委员建议,挖掘老年人口红利,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同时,积极完善生育激励支持政策,建设生育友好环境,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

罗德委员建议,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腾挪新空间、引入新产业、吸纳新人才,激发城市人气和活力。

九龙坡区副区长何小军表示,相关部门要将政协建议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规划、政策和措施上,构筑各类人才集聚高地,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主席宋泓说,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全力提升人口质量,把提升人口素质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长期工作,多措并举不断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明健康素质,确保人口资源有效转化为人力资源。

(记者 凌云 通讯员 谭林森)

辽宁铁岭市政协助推农村“以地养老”试点——

“以地养老”,这个模式太好了!

张爷爷:“支书啊,这个养老模式太好了!咱们这个养老院能容纳多少人?”

村支书:“现在我们建设的是第一期工程,暂时计划接收40人,现在报名的都30多个了。”

张奶奶:“支书啊,那赶紧给我们老两口留个指标。”

……

这是辽宁省政协委员、民革铁岭市委会主委陈福生新近创作的情景剧《“以地养老”好!》中的一幕。陈福生说,这一幕就真实发生在铁岭市昌图县长发镇长发村。

铁岭市政府将“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列入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在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相关工作时又提出: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推动形成“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社会服务体系。在铁岭,农村“空巢化”、农民养老负担重、老年人故土难离、缺钱养老和孤独焦虑等现实问题也得到了铁岭市政协的长期关注。

铁岭市政协主席冯智从2023年开始对全市11个乡镇18个村55户村民进行调研走访,在村民的炕头上交谈,倾听和征求村民意见,“以地养老”的构想逐渐成型。“以地养老”简单来说就是村委会专门成立“以地养老”合作社,与村委会合署办公,村社合一,村民以承包地和宅基地等资源入股或变现的收入抵顶养老费。

2024年1月,在铁岭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昌图县政协所作的一篇题为《“以地养老”托起幸福“夕阳红”》的大会发言,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这篇大会发言在进一步完善后,由铁岭市政协提交辽宁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铁岭市政协提出了政府引导、集约用地,多元筹措“以地养老”资金;村级主办、互助服务,创新打造“以地养老”模式;试点先行、统筹发力,有效保障“以地养老”实施等建议。

冯智介绍,在调研中,超过90%的老人对“以地养老”模式表示欢迎。经多方比对、协调,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地养老”的试点选在了昌图县长发镇长发村。

陈福生告诉记者,“以地养老”看似简单,实际上有许多配套工作需要完善,仅土地利用就涉及市场化获取经营权、多样化盘活宅基地、集约化利用承包地等多重问题。“最难的还是在于如何盘活土地,增加收入。”

这些问题经过调研协商,在冯智的心里也已有盘算:村社一体,建设互助式养老机构“幸福院”,村民以承包地和宅基地等资源入股或变现的收入抵顶养老费。村里收回的承包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国家的耕种补贴,还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能。对于收回的宅基地,按照房子的位置、质量等进行分类管理,或进行土地复垦,或改造成“农家乐”“民宿”,或发展光伏发电、特色养殖等设施农业。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指标,根据“进出平衡”“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等政策,进入储备库管理并入市交易……

据介绍,目前,已有愿意“以地养老”的本村村民35人、本镇外村村民40余人报名。利用长发村闲置多年的1万多平方米的中心小学场地改建“幸福院”的项目已完成拆迁等前期工作,招投标完成后即将开工建设。

“这一模式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以期顺利完成试点后尽快得到推广。”陈福生认为,“以地养老”模式非常适合当前农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记者 王金晶 通讯员 江凌)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商网-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商网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立即咨询
取消 确认